CONTACT DONGHONG
来源:利来官方网址 发布时间:2024-12-22 11:48:19
2024年10月30日0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飞升太空。2023年7月12日,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从“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和民商火箭发射,再到“天宫”遨游,背后都有“安徽智造”的贡献。
“神舟十九号发射任务,咱们提供了两款产品助力神舟上天,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则使用了我们某型三轴振动传感器和噪声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10月30日晚,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微电子研究院”)工作人员接受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正在建设的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内,集聚了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星河动力、深蓝航天等一批重点企业,涵盖了火箭发动机、火箭零部件、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未来执行亚轨道飞行任务的深蓝航天可回收火箭“星云一号”将在蚌埠生产。
池州皖江江南新兴起的产业集中区,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水平放置着一枚50米长的运载火箭,计划2024年底实施首次飞行试验,未来有望实现重复使用30次。
当前,商业航天时代已经到来,全球正在加快布局,密集竞争空天资源。从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到生产,再到卫星有效载荷制造,从太空中的种子、月球背面的国旗,安徽元素正不断地飞向太空。
2024年10月30日0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北方微电子研究院工作人员10月30日接受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发射任务中,北方微电子研究院提供了高可靠的步进电机驱动电源模块和直流有刷电源驱动模块两款产品,承担着精确控制太阳能帆板的姿态以及智能驱动对接机构捕获锁的正反转和闭锁功能的任务。
此外,位于合肥的中国电科43所为长征二号F遥十九火箭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配套的多款高可靠厚膜电源及滤波器,为火箭和飞船各功能单元提供稳定供电,为本次发射任务保驾护航。
如今,从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到生产,再到卫星有效载荷制造,从太空中的种子、月球背面的国旗,安徽元素正不断地飞向太空。
2021年,历经近百天的环火绕行探测后,我国自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于火星北半球,“祝融号”火星车与着陆架完成分离后,对火星表面重点区域进行巡视勘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嫦娥钢”为“天问一号”着陆缓冲机构设计及探测器成功软着陆做出重要贡献。
今年3月20日,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据悉,此次天都星任务中,工程总体由位于合肥的深空探测实验室承担。天都星作为深空探测实验室自主研制的首发星,将为月球通导技术提供先期验证。
10月29日,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在北京举行,首次在太空遨游14天的祁门槠叶种茶籽交付祁门县有关部门,即将开始“新生”。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张必桦和记者说,“航天育种主要是通过太空环境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植物种细胞内染色体等发生遗传突变,返回地面后再从中筛选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元新闻记者10月30日从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获悉,作为国内中高端MEMS技术与产品的头部企业,该院先后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余项,其中国家级成果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为“神舟”“嫦娥”“天宫”“天舟”系列等20多项国家重点航天工程的“问天之旅”提供了保障。
2020年12月22日,中国电科38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颗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太空中自此首度有了“安徽造”的商业SAR卫星。这颗卫星填补了中国商业SAR卫星的空白,也标志着中国商业遥感SAR时代的到来。
在“海丝一号”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发射计划——“天仙星座”——中国电科38所计划用差不多十年时间,把96颗轻小型、高性能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部署在多个轨道面,通过多星组网抢先构建中国的商业遥感数据服务能力。
2015年,埃隆·马斯克宣布SpaceX计划将约1.2万颗通信卫星发射到轨道,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并从2020年开始工作。这一项目被命名为“星链”(Starlink)。
“‘星链’是要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一位航天航空界人士和记者说:“你可以简单理解把整个互联网基础设施搬上太空。”海丝一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研发的。
据悉,“天仙星座”项目由中电博微牵头,中电博微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则负责做系统总体设计、地面系统模块设计及卫星运营。该星座计划也是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丝一号”就是这一个计划的试验星,担负着验证整个技术可行性的重任。在团队内部,它被称为“01号”。
2021年9月28日,“海丝一号”上天9个月之后,中国电科38所在十三届中国航展上正式对外发布了“天仙星座”计划。构建部署在多个轨道面、96颗轻小型高性能SAR雷达卫星构成的“星座计划”,一时间震惊业界。此后发射的“巢湖一号”就是96颗星中的首发星,团队内部称为“02号”。
2022年2月27日,“天仙星座”首发星“巢湖一号”SAR卫星升空,与“海丝一号”成功组网,奔赴浩瀚星辰,率先实现国内商业SAR双星组网运行。
今年4月21日,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科卫星空天信息产业基地正式开园。这既是我国空天信息领域的引领者——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合肥落下的又一“关键之子”,也标志着合肥市基本构建完成了卫星载荷、平台研发、星座运营、信息服务等空天信息完整产业链。
目前,合肥高新区已汇聚空天信息产业链企业120余家,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等公共服务机构11家,覆盖遥感载荷研制、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卫星通信协议设计、卫星通信终端研制、卫星导航终端研制、空天信息数据服务等领域。
随着航天产业的发展,以及一系列先进的技术的应用,如今的商业航天市场隐隐有火热之势。如今,传统航天集团和民营航天公司共同构成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基础版图。
10月24日,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深蓝航天董事长霍亮在交个朋友淘宝直播间介绍公司商业飞船载人工作的进展和计划,并推出2027年载人飞船首次亚轨道载人旅行飞船船票的预售活动,活动开始后30分钟内,两张价值100万元的太空旅行船票即售罄。
深蓝航天相关负责人当日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未来执行该亚轨道飞行任务的深蓝航天可回收火箭“星云一号”将在安徽省蚌埠市生产。“蚌埠将承担火箭的贮箱、火箭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任务。”
元新闻记者从蚌埠市禹会区获悉,2023年8月8日,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建设占地648亩。按照“1+4+N”的产业空间布局,即建设1个商业航天科学技术创新中心,4个基地即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商业航天电子零配件基地、可回收商业航天飞行器总装基地、新材料生产基地,N个商业航天产业融合平台和应用场景。在此前举办的发布会上,禹会区已与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星河动力、深蓝航天等项目进行了签约,涵盖了火箭发动机、火箭零部件、新材料、火箭箭体制造及总装等产业领域。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以九州云箭、凌空天行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产业产值增速超100%。蚌埠市新签约中天云箭、星捷太空等12个项目,协议总投资31.5亿元。重点洽谈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产业园建设各个时间节点,完成科创中心裙楼建设,交付深蓝航天厂房;年底前完成科创中心主楼建设,交付九州云箭二期,明年春节前交付凌空天行二期。”
时间回到2015年,当年7月,我国核准的第一个民用商业遥感卫星“北京二号”在印度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商业“元年”。同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印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
此后,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深蓝航天)、蓝箭航天、零壹空间等商业火箭公司,九天微星、天仪研究院等商业卫星公司陆续涌现。
元新闻记者检索发现,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市出台40余项商业航天相关产业政策。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而这样的趋势在长三角则更加明显。
今年5月,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公布《安徽省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7年,安徽力争空天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2030年累计量产100发商业火箭及发动机、100颗商业卫星、100架通用飞机。
安徽在行动方案中提出,将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空探测和卫星应用4个方向,开展空天信息创新引领、低空经济应用拓展、商业航天建链集聚、深空探测创新策源、卫星应用场景牵引、空天信息生态营造6大行动,实施创新领航、“低空+”应用、“卫星+”应用3个重大工程。
其中,安徽将重点突破深度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可重复使用火箭总体全域协同设计技术、数字孪生卫星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卫星互联网等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可重复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卫星星座等标志性商业航天产品,加快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智能穿戴终端的集成创新研究,构建“一极多星”的商业航天产业格局。
公开资料显示,深蓝航天将新型火箭的总装基地建立在江苏无锡、可回收运载火箭及发动机智能高科技生产基地落户江苏南通。去年开始,深蓝航天落户安徽蚌埠。蚌埠正在积极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园项目,深蓝航天将成为首家进场装修的企业,厂房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共实施了67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6次商业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6%;共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自2015年以来保持快速地增长,2019-2023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预计2024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2.34万亿元。此外,泰伯智库预测,2023-2028年,商业航天产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2025年仅中国市场规模就将达到2.8万亿元。
池州皖江江南新兴起的产业集中区,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水平放置着一枚50米长的运载火箭,计划2024年底实施首次飞行试验,未来有望实现重复使用30次。
2024年10月30日0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飞升太空。2023年7月12日,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从“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和民商火箭发射,再到“天宫”遨游,背后都有“安徽智造”的贡献。
“神舟十九号发射任务,咱们提供了两款产品助力神舟上天,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则使用了我们某型三轴振动传感器和噪声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10月30日晚,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微电子研究院”)工作人员接受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正在建设的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内,集聚了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星河动力、深蓝航天等一批重点企业,涵盖了火箭发动机、火箭零部件、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未来执行亚轨道飞行任务的深蓝航天可回收火箭“星云一号”将在蚌埠生产。
池州皖江江南新兴起的产业集中区,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水平放置着一枚50米长的运载火箭,计划2024年底实施首次飞行试验,未来有望实现重复使用30次。
当前,商业航天时代已经到来,全球正在加快布局,密集竞争空天资源。从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到生产,再到卫星有效载荷制造,从太空中的种子、月球背面的国旗,安徽元素正不断地飞向太空。
2024年10月30日0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北方微电子研究院工作人员10月30日接受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发射任务中,北方微电子研究院提供了高可靠的步进电机驱动电源模块和直流有刷电源驱动模块两款产品,承担着精确控制太阳能帆板的姿态以及智能驱动对接机构捕获锁的正反转和闭锁功能的任务。
此外,位于合肥的中国电科43所为长征二号F遥十九火箭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配套的多款高可靠厚膜电源及滤波器,为火箭和飞船各功能单元提供稳定供电,为本次发射任务保驾护航。
如今,从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到生产,再到卫星有效载荷制造,从太空中的种子、月球背面的国旗,安徽元素正不断地飞向太空。
2021年,历经近百天的环火绕行探测后,我国自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于火星北半球,“祝融号”火星车与着陆架完成分离后,对火星表面重点区域进行巡视勘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嫦娥钢”为“天问一号”着陆缓冲机构设计及探测器成功软着陆做出重要贡献。
今年3月20日,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据悉,此次天都星任务中,工程总体由位于合肥的深空探测实验室承担。天都星作为深空探测实验室自主研制的首发星,将为月球通导技术提供先期验证。
10月29日,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在北京举行,首次在太空遨游14天的祁门槠叶种茶籽交付祁门县有关部门,即将开始“新生”。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张必桦和记者说,“航天育种主要是通过太空环境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植物种细胞内染色体等发生遗传突变,返回地面后再从中筛选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元新闻记者10月30日从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获悉,作为国内中高端MEMS技术与产品的头部企业,该院先后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余项,其中国家级成果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为“神舟”“嫦娥”“天宫”“天舟”系列等20多项国家重点航天工程的“问天之旅”提供了保障。
2020年12月22日,中国电科38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颗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太空中自此首度有了“安徽造”的商业SAR卫星。这颗卫星填补了中国商业SAR卫星的空白,也标志着中国商业遥感SAR时代的到来。
在“海丝一号”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发射计划——“天仙星座”——中国电科38所计划用差不多十年时间,把96颗轻小型、高性能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部署在多个轨道面,通过多星组网抢先构建中国的商业遥感数据服务能力。
2015年,埃隆·马斯克宣布SpaceX计划将约1.2万颗通信卫星发射到轨道,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并从2020年开始工作。这一项目被命名为“星链”(Starlink)。
“‘星链’是要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一位航天航空界人士和记者说:“你可以简单理解把整个互联网基础设施搬上太空。”海丝一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研发的。
据悉,“天仙星座”项目由中电博微牵头,中电博微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则负责做系统总体设计、地面系统模块设计及卫星运营。该星座计划也是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丝一号”就是这一个计划的试验星,担负着验证整个技术可行性的重任。在团队内部,它被称为“01号”。
2021年9月28日,“海丝一号”上天9个月之后,中国电科38所在十三届中国航展上正式对外发布了“天仙星座”计划。构建部署在多个轨道面、96颗轻小型高性能SAR雷达卫星构成的“星座计划”,一时间震惊业界。此后发射的“巢湖一号”就是96颗星中的首发星,团队内部称为“02号”。
2022年2月27日,“天仙星座”首发星“巢湖一号”SAR卫星升空,与“海丝一号”成功组网,奔赴浩瀚星辰,率先实现国内商业SAR双星组网运行。
今年4月21日,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科卫星空天信息产业基地正式开园。这既是我国空天信息领域的引领者——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合肥落下的又一“关键之子”,也标志着合肥市基本构建完成了卫星载荷、平台研发、星座运营、信息服务等空天信息完整产业链。
目前,合肥高新区已汇聚空天信息产业链企业120余家,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等公共服务机构11家,覆盖遥感载荷研制、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卫星通信协议设计、卫星通信终端研制、卫星导航终端研制、空天信息数据服务等领域。
随着航天产业的发展,以及一系列先进的技术的应用,如今的商业航天市场隐隐有火热之势。如今,传统航天集团和民营航天公司共同构成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基础版图。
10月24日,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深蓝航天董事长霍亮在交个朋友淘宝直播间介绍公司商业飞船载人工作的进展和计划,并推出2027年载人飞船首次亚轨道载人旅行飞船船票的预售活动,活动开始后30分钟内,两张价值100万元的太空旅行船票即售罄。
深蓝航天相关负责人当日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未来执行该亚轨道飞行任务的深蓝航天可回收火箭“星云一号”将在安徽省蚌埠市生产。“蚌埠将承担火箭的贮箱、火箭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任务。”
元新闻记者从蚌埠市禹会区获悉,2023年8月8日,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建设占地648亩。按照“1+4+N”的产业空间布局,即建设1个商业航天科学技术创新中心,4个基地即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商业航天电子零配件基地、可回收商业航天飞行器总装基地、新材料生产基地,N个商业航天产业融合平台和应用场景。在此前举办的发布会上,禹会区已与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星河动力、深蓝航天等项目进行了签约,涵盖了火箭发动机、火箭零部件、新材料、火箭箭体制造及总装等产业领域。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以九州云箭、凌空天行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产业产值增速超100%。蚌埠市新签约中天云箭、星捷太空等12个项目,协议总投资31.5亿元。重点洽谈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产业园建设各个时间节点,完成科创中心裙楼建设,交付深蓝航天厂房;年底前完成科创中心主楼建设,交付九州云箭二期,明年春节前交付凌空天行二期。”
时间回到2015年,当年7月,我国核准的第一个民用商业遥感卫星“北京二号”在印度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商业“元年”。同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印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
此后,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深蓝航天)、蓝箭航天、零壹空间等商业火箭公司,九天微星、天仪研究院等商业卫星公司陆续涌现。
元新闻记者检索发现,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市出台40余项商业航天相关产业政策。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而这样的趋势在长三角则更加明显。
今年5月,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公布《安徽省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7年,安徽力争空天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2030年累计量产100发商业火箭及发动机、100颗商业卫星、100架通用飞机。
安徽在行动方案中提出,将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空探测和卫星应用4个方向,开展空天信息创新引领、低空经济应用拓展、商业航天建链集聚、深空探测创新策源、卫星应用场景牵引、空天信息生态营造6大行动,实施创新领航、“低空+”应用、“卫星+”应用3个重大工程。
其中,安徽将重点突破深度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可重复使用火箭总体全域协同设计技术、数字孪生卫星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卫星互联网等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可重复火箭发动机、液体火箭、卫星星座等标志性商业航天产品,加快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智能穿戴终端的集成创新研究,构建“一极多星”的商业航天产业格局。
公开资料显示,深蓝航天将新型火箭的总装基地建立在江苏无锡、可回收运载火箭及发动机智能高科技生产基地落户江苏南通。去年开始,深蓝航天落户安徽蚌埠。蚌埠正在积极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园项目,深蓝航天将成为首家进场装修的企业,厂房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共实施了67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6次商业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6%;共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自2015年以来保持快速地增长,2019-2023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预计2024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2.34万亿元。此外,泰伯智库预测,2023-2028年,商业航天产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2025年仅中国市场规模就将达到2.8万亿元。
池州皖江江南新兴起的产业集中区,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水平放置着一枚50米长的运载火箭,计划2024年底实施首次飞行试验,未来有望实现重复使用30次。
神舟十九号发射现场(来源:央视新闻)2024年10月30日0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飞升太空。2023年7月12日,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遥二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从“嫦娥”奔月到“神舟”飞天和民商火箭发射,再到“天宫”遨游,背后都有“安徽智造”的贡献。“神舟十九号发射任务,咱们提供了两款产品助力神舟上天,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则使用了我们某型三轴振动传感器和噪声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10月30日晚,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微电子研究院”)工作人员接受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正在建设的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内,集聚了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星河动力、深蓝航天等一批重点企业,涵盖了火箭发动机、火箭零部件、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领域。未来执行亚轨道飞行任务的深蓝航天可回收火箭“星云一号”将在蚌埠生产。池州皖江江南新兴起的产业集中区,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水平放置着一枚50米长的运载火箭,计划2024年底实施首次飞行试验,未来有望实现重复使用30次。
电话:0769-86637398#222
手机:13450675746
微信:13450675746
传真:0769-86638487